跳到主要內容

    Image 

      本次的演講是由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所帶來的「禮物、禮券、獎金?─能買員工的工作熱忱嗎?」,這其實是個非常實際的問題,在現今的企業組織裡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當企業因營運獲得盈餘的同時時,除了發給基本的薪資給員工,還會運用所剩的盈餘當作員工的福利之一,但當企業提供這樣的福利給員工,是否就能買到員工的工作熱忱嗎?所以在本次演講中,講者針對此議題進行闡述並舉例許多實驗法的例子,讓我們了解是否能用金錢買到員工的工作熱忱,還建議我們許多職場箴言,讓我們清楚了解職場中事實的真相。


      高獎金就等於高績效嗎?這背後的邏輯是基於泰勒提出的科學管理中的按件計酬制,人其實都不喜歡工作,所以激勵他們的就是錢,才能讓人分工、專業化和標準化,更有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高獎金產生過度激勵,而過度激勵相對造成過度壓力,這反而使得人們產出低績效;尤其透過Glucksberg的研究發現,在創意式工作中,高獎金產出低績效,但在機械式工作中,高獎金相對產出高績效,所以在眾多研究中均指出,給高階經理人高獎金反而會造成低績效的,這也代表著CEO的薪水和績效沒有關係。


      談到薪水,就可論及老闆為何要付高薪給你?但同樣一個職位在不同公司卻有著不同的薪資,這是基於經濟學中談到的偷懶模型、離職模型和補償性模型,所以同樣學歷畢業任職同一職位,但在不同公司中卻有著不同的薪水。除了獎金以外,禮物和禮券是否也能對員工的工作熱忱產生作用嗎?其實員工心裡都有個心理帳戶,會對錢做不同的分配,退稅款會存下來、但紅利卻會花掉,因此,研究顯示,其實禮物有時比現今更有激勵效果,而送的禮物的目的就是要讓對方開心,所以最後是員工想去又沒藉口去的禮物最有用。

      總結,這是對於HR人員很重要的議題,因獎金激勵跟吸食古柯鹼一樣,是會上癮的,相對的,提供良好的薪資福利,不一定能激勵員工,因為員工在乎同事是否領得比我多?這都是老闆創造出來的互相比較氣氛,員工間互相比較,就會互相競爭,但最後得力的都是老闆,所以獎勵其實只能換來暫時性的順服,且獎勵通常是失敗的,獎酬不是激勵因素,反而會懲罰人、破壞關係,並懲罰那些績效不佳的人,這就是因為錢太有用了,所以不能一切都用錢來衡量,這就是獎勵措施不僅不能改善績效,甚至可能對績效產生負面影響的原因。

    郭芷伶 整理


    建議最佳瀏覽 Microsoft IE 10 以上/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 或相容W3C網頁標準之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