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Image  

      政大企管系的胡昌亞老師從自身經驗告訴我們,做論文是一場漫長的科學研究歷程,首先必須要預先設想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獲得或是提升哪些能力?有了動機之後,才能促使我們在做論文的歷程中堅持下去。

      胡老師首先以一個很有趣的範例來向我們說明研究過程中的阻力問題,當開始著手做研究時,這時研究的靜摩擦力,會因為外力增加到產生研究進度的那一瞬間,而達到最大值,當我們開始了研究的第一步之後,若能每天保持一定的進度,我們便不會覺得做研究是一件冗長困難的事情,因為研究的動摩擦力會小於靜摩擦力,因此不管是撰寫論文或是做其他事情,只要能持續維持進行中的狀態,自我設限的阻力將會降到最低值。

      我十分認同胡老師對於管理研究者責任的觀點,「管理研究者的任務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提出問題。」,確實一位管理的研究者應該要走在實務的前端,提出未來可能會遇見的問題,而不是執著於解決目前為人熟知的各種問題中,因為我覺得這些問題在我們看見的同時,其他人同樣得知,更甚者早已或正要提出解決方案,所以管理研究者不應該著墨在這些可能已有答案的研究問題上,應當要領先企業提出問題,讓大家意識到未來的現象,我覺得這比解決當前問題更有價值。

      一個管理研究者成功的前提是要具備3P的特質: Persistence、Passion、Professional,有些研究可能需要堅持很長的時間才能收穫成果;研究者對於研究要有熱忱,才可能去發掘新興的研究議題;最後,要能以專業的角度看待這些問題,才能提出具參考價值的答案,對學術及實務上產生貢獻,因此一個管理研究者必須要具備這三項特質缺一不可。


    黃嘉鈺整理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