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Image 


      本演講主要由紀教授分享他在這麼多次國際期刊投稿過程中,如何提升研究貢獻的經驗與啟發,此次演講內容紀教授告訴我們到底何謂研究貢獻,簡單的一個問題卻常常是身為研究生的我們最頭痛的議題,該如何在論文中找到對的研究主題、對象或方法,哪些又是研究貢獻的一些迷思,他利用這次演講給與我們對投稿文章的啟示與反思,並期許所有學生的依循這樣的經驗一起成長。

      研究貢獻其實是多個面向的,可以從實務、方法與理論去探討,實務貢獻是提供一種反直覺式的啟發,或是提出與實務上的現象不一致的看法,例如高壓式的領導一般都會認為會影響員工績效,但當研究中去探討有時候高壓式的領導亦會提升員工的績效時,就是提出一種反直覺式的啟發,給與讀者一種不一樣的思維去思考,另外實務貢獻亦包括提出一種重要的或是新的管理思維或是模式,而通常實務貢獻的研究主題會是重要的實務議題、或有趣的實務現象;而方法貢獻指的並不是真的要利用全新的研究方法才具有方法上的貢獻,而是在每一次研究中應確保收發的資料和研究方法是正確及合宜的,或是在發展量表或使用已有量表時需注意題項的設計以及信效度的測驗,另外最重要的是如何用納入一些客觀方式去避免CMV的問題;理論貢獻指的是如何運用既有理論,協助之後的研究者推倒假設,甚至直接測試理論的觀點,或是可以透過加入更多的構念或關係在理論模式中,進一步補充或延伸既有理論的不足,進而建立新的理論。上述所說的貢獻難度最高的是理論貢獻,依序為方法及實務貢獻,一個好的研究通常需具有這三種貢獻,因為每一種貢獻都能彌補其他貢獻的不足之處,因此三者是處於一種互補而不互斥的狀況。

      其實在研究所生涯中並非真的有機會向國際期刊挑戰,不過紀教授所提出的經驗與啟發正可以讓我們運用在目前的碩士論文中,在寫論文的過程中有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尤其是如何得知自己的論文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貢獻,依據本次的演講內容,可以重新開始審視論文中的內容,從實務、方法與理論面去常是構思研究問題並不斷修正,我想對初階段的我們這絕對會是個很好的方向。

    謝宛妮整理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