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08/11/26 目標導向與績效資訊搜尋行為(東吳大學企管系黃家齊教授)

    Image 

      此次邀請到的是東吳大學企管系教授黃家齊老師,是這學期所上第一次安排非業界的演講,與大家探討的是目標導向與尋求資訊回饋的行為,在說明個人會因一些因素或傾向而有績效資訊回饋的搜尋,尋求回饋的價值有:可以得到自我注意、適應培養、提升任務獲得…等,本研究將專注於發展資訊尋求回饋的模式,發掘個人目標導向與不同績效回饋尋求類型的關係。而此項資訊回饋尋求的行為是屬於有意識、主動且刻意進行的行為,因此有些人會有明顯的這類行為出現,但也有人不會或較少有如此的表現,因此本研究也探討為何為什麼有人想做績效回饋尋求但有些人又不想呢?基本上,尋求回饋有幾個價值與成本:(1)期望價值、形象塑造-因為你期待你往後的績效或能力能更好,因此你會在任務完成後尋求有用或能改進的建議。(2)自尊心受損-由於在績效資訊搜尋時未必都是聽到正面的回饋,如果接收到的是負面的反應則可能會導致自尊心的受損。(3)自我表露成本-當你做出這類的行為,也意味著可能顯示自己的能力不夠好或存在不確定感,因此會想受到肯定亦或是得到幫助。而目標導向有分為:學習導向及表現導向,前者代表的是你想把任務做得更好而不斷的尋求學習回饋,注重的是過程及希望能在此領域有所專精;後者則是傾向注重結果,例如考完試你會想知道自己考得如何或是別人考得如何…等,而此兩種可以並存或是分開出現。而尋求的方式又分為積極型及消極型,四者交互搭配則出現許多情況;在學習導向與表現導向方面,老師又分別以各種理論解釋兩者之不同點,讓我聽完後更加清楚而開始思考自己是屬於哪一類型的。

    林芳宇整理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