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1/10/04 如何撰寫期刊論文(中山大學人管所紀乃文助理教授)

    Image 

      很榮幸可以聽到紀老師帶給我們的「如何撰寫論文」演講,我想這應該是身為研究生在研究所生涯最困難卻也是最需要去了解的議題了吧!紀老師將本次演講內容分為3個大的部分,分別是,section1 : 如何找出重要的研究問題;section2 : 一篇嚴謹期刊論文的要素;section3 : 投稿期刊論文應具備的訓練。
      首先在第一部分,紀老師告訴我們要找出一個好的研究問題應先從現象著手,可能來自於日常生活的觀察(ex:過勞死),也可能是個人的興趣、經驗的啟發。另一個發想的方向是從文獻著手,可透過既有的文獻或研究的缺口去發掘。若上述兩個方式都無法發想議題時,較不好的方式就是從指導教授的領域著手,畢竟指導教授的領域可能不是你興趣所在,且較有趣的議題可能已被教授或學長姐做完了。在挑選研究議題上,紀老師建議我們應找題目有點新但又不要太新,至少要有5~10篇研究當基礎。再者,避免做太實務的題目,因此題目可能缺乏嚴謹的理論且衡量工具風險較高。最後,在架構、變數的選擇上與其複雜不如簡單(約4~5個變數即可),簡單的架構在時間與資源上較易掌控。以上紀老師所提出的建議雖然還無法讓我具體地找到碩論的題目,但至少給了我一個發想的大方向,不至於在茫茫大海中不知所措。
      第二部分紀老師說了許多在寫論文時應具備的要素與應注意的事情,在標題的寫法上應該要讓讀者一看就知道研究內容為何,切勿過常會不知所云,紀老師也提供了一個檢視標題的方式,為標題若可以吸引不同領域學者的興趣那就成功一半了。接著,在緒論的鋪陳上,應先強調研究主題的重要性且明確的指出缺口,切勿在緒論進行假設的推導。而在假設推導時應同時具備理論說法、邏輯說法、實證說法,切勿使用過多不同的理論觀點來解釋假設。之後,在研究方法與結果上,要仔細地交代資料蒐集的程序、說明量表工具的信效度證據,切勿自創統計方法或使用很炫的統計方法卻無法適切的反應研究問題,在研究結果上應要詳細說明數字的意義,建議可使用圖表來幫助讀者理解其內容。最後,在討論與建議上應說明本研究問題對於理論與實務有何貢獻,若出現了未預期的結果也應提出討論,並對研究主要限制承認與解釋,再帶出未來的研究建議,鼓勵後續研究應注意的方向。最後一部分,紀老師建議了我們在投稿前應多念理論導向的期刊以建立基礎,並應試著將所學的理論用自己的話去解釋一些現象,除此之外在研究方法的與寫作的訓練上也是需要注重的。
      綜合以上紀老師所述,讓我對一篇論文的脈絡與架構有了清楚的了解,也相信在這2小時內所講述的內容與提出的建議,在未來寫論文時一定相當受用。

    吳瑞紘 整理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