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性研究對我們人管所學生而言,是一個較不熟悉的主題;雖然在研究法課程上稍提到過,但不管是在以往學長姐的論文、所上的一些相關課程以及我們自己在搜尋閱讀的文獻來說,仍是以量化研究方面為主;充滿著探索、歸納、和許多不知名問號的質性研究,對我們而言會覺得不知從何下手。
這次的講者許教授以他從事質性研究的經歷,娓娓道來關於他認為的質性研究三門課:學習—研究者便是研究工具,須從許多無系統性及龐大的現象資料去思考、歸類及整合,並以較平易近人的話去描述;看見—看見、察覺、說清楚想探索卻也許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現象,將此現象命名並去思考其起源;專家—系統性地去吸收個別訪談者的想法,不管是抽象層次或具體層次。也分享了在這過程中,不管是與過往研究結果不同而產生的認知失調,或是一直找不到線索的焦慮過渡期,這都是避免不了的瓶頸。質性研究,是透過內在衝突去建立理解架構,雖然做研究的過程是難熬的,但質性研究能使得研究者眼界更不同、觀察更敏銳、對該領域專精、並更能懂得如何與實務界溝通。
謝謝許教授的講授,讓我們對量化研究有較深一層的認識。我認為不管是質性研究或是量化研究也好,研究過程都是艱辛的,只是過程形式不同,兩者殊途同歸,畢竟「研究」便是去探討、解答想了解但不懂或不確定的事情,保持著好奇心、熱情和毅力,研究還是會找到出口的。
黃湄婷整理